临淄区人防办防灾减灾征文选登 | |||
|
|||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2020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5.12”来临之际,临淄区人防办联合临淄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防灾减灾征文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同学们的防灾减灾能力。 提升应急能力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防线 临淄区齐都花园小学 王秀花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防灾减灾日”,“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是今年的主题。我校通过专门的网课围绕这个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防灾减灾救灾”观念深入人心。 “防灾求得平安在,减灾换得幸福来”。“你家里是否准备了救灾物资”、“减灾知识你懂得多少”、“如果遇到灾难你首先要做什么”等口号打开课件就能显示。这些形式新颖的问话式条幅在老师、学生和家长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无论学生、老师或是家长都在议论。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专门又做了一个网上问卷调查,结果让人很出意外。比之去年的大部分家庭不知道,到现在很多家长和学生明白了:其实事故和灾难离自己并不远。也许是今年的“疫情”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忧患意识。 确实,灾难总会不期而至,事故也从未远去。无论是“5·12”汶川地震、“6·20”腾冲地震、泰宁“5·8”泥石流灾害、今年四川让消防官兵心悸的大火,还是刚刚过去并未走远的“疫情”,在给我们敲响警钟的同时,也在清醒的提示我们:灾难距我们其实很近,它从未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逝者长已矣,来者犹可追。要将今后可能面对的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把伤害降到最低,就需要在思想上筑牢防灾减灾的坚固堤坝意识,进而提升自己自救和应对能力。 “预防胜于救灾”。在“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只是一种手段,传授学生在校防灾减灾的知识技能,让学生懂得家庭防灾减灾的重大意义才是目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从教育和体验活动中,直观感受;再就是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平台,大力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这些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切实之举,必能推动“防灾减灾”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常态。 “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疫情”和“灾难”总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来临,让我们一起防灾换的平安在,减灾就能幸福来! 筑紧生命安全篱笆墙 临淄区齐都镇桓公小学 徐立丽 阳光明媚,绿树成荫,放眼望去,尽是亮丽的风景:蓝天暖阳、绿树红花、青草池塘……无处不焕发着勃勃生机。当湿润的空气扑鼻而来,深深呼吸,用心感知,我们的世界是如此美好。但是,殊不知,地震、火灾、水灾、蝗灾、疾病……这些也在时刻准备“偷袭”我们可爱的世界,让我们防不胜防。灾难可以让一座楼房瞬间化为废墟,使一片森林葳蕤不再,让无数的百姓倾家荡产,使受伤的心灵蒙上厚厚的冰霜…… 回眸过去,眼底依稀浮现出那一幅悲伤的画卷: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瞬间山崩与地裂,使多少人的家园变成废墟,又有多少个鲜活的生命在地震中离我们而去。那一个个撕心裂肺的场面,至今让人不忍回望。十二年过去了,时光带走了许多故事,但它始终不能抚平地震带来的创伤,更无法冲淡我们应对灾难的激情。2010年发生的玉树地震,又无情的“肆虐”了青海玉树,在人们心里留下一道深深的疤痕……但是,经过一次又次岁月的洗礼与沉淀,我们把国殇变成种种力量!虽然我们无法阻止灾难降临,但当它到来时,我们可以用这种力量冷静应对! 这两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自然灾害灾也是屡见不鲜:2019年末,整个澳大利亚被山火笼罩,受灾面积超500万公顷,影响了无数物种的生存,也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今年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国开启一段不一样的行程,全国停产停学停业,医务人员奔赴战场与病魔抗争,全国百姓宅居在家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对抗病毒。经过几个月的苦战,终于见到成效,但令人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新冠病毒却在全球大肆蔓延,至今已有340万人“中招”;与此同时,爆发于非洲之角的蝗灾,也开始逐步向东非与南亚扩散开来,肆虐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多达1600万平方公里……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我们的心紧紧一颤!同时,也让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灾难是如此的无情!在灾害的面前,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又是多么的微弱!我们再也不能听之任之、冷眼旁观了! 其实,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也并非无能为力。频发地震的日本,在与地震灾害长期的斗争中形成了强烈的危机意识与防震观念,上至政府下到孩童,防震意识已渗透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连五六岁的幼儿都能准确说出地震逃生方法;当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我国,医护人员紧急驰援,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当起了联络员、采购员、检查员……全国百姓佩戴口罩,几个月的婴儿也不例外。全民团结一致、齐心抗战,从基层就牢牢筑起了生命安全的围栏。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灾难无情,是时候该行动起来了!当每个小小的个体都提升了自身的应急能力,才能牢牢筑起生命安全的篱笆墙!灾难突然降临时,我们才会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不是能涅槃的凤凰,作为尘世间一颗微弱的生命,在灾害面前,我们不愿承受涂炭般心灵的创伤,我们惟愿这仅仅有一次的生命,能够被温柔以待。 请让我来守护你 ——“5.12”关于英雄的思考 临淄区淄江中学 刘丽娟
小记:写此文时心情异常沉重,那些年轻鲜活的脸庞,那些悲痛欲绝的表情总在眼前。而那些总将“没事儿”挂嘴边的侥幸者,你们真的该醒悟了,请不要再让英雄的鲜血为你的侥幸买单。 “谁都想做英雄,谁都不想做英雄的家属”只此一句,便已泪目。英雄是什么?初听,光环闪耀,鲜花掌声无数,而细思,英雄的背后总是有无情的悬崖,他们站在悬崖边,为人民站出了铜墙铁壁,而将他们推入这万丈悬崖的,又是谁呢? 大宝悄悄把纸巾递过来,问:“妈妈,你怎么哭了?” 小宝则赶紧抱紧我。 我说:“又有地方发生火灾了,又牺牲了好多消防员。妈妈很难过,更为他们的家人难过。假若牺牲的是你俩其中的任何一个,妈妈会不知道该如何活下去。” “妈妈,我讨厌那些放火的人,他们太坏了。要不是他们,这些消防员也不会牺牲。” 他们是坏吗?不,他们只是总觉得没事儿,不会有事! “他们不知道,春季风大,容易发生火灾吗?” “这样浅显的道理怎么会不知,只是他们总觉得能够掌控自然,只是这个‘觉得’的代价却是一个个年轻且鲜活的生命、一个个自此再也不能完整的家庭、一份份翘首期盼却‘夫不再归,儿不再还’的隔世悲痛。” “既然当英雄那么危险,还有人愿意做英雄吗?” “有,当然有。英雄之所以被称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心中装着国家、装着民族、装着同胞、装着所有所有人。当祖国需要他们时,当人民需要他们时,他们会义无反顾往前冲,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就像这次疫情中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基层干部,就像这一场场火灾中的消防战士。” “他们真伟大,将来我也要做英雄。” “好!但,在做英雄之前,先做一个爱护英雄的人。” “怎么才算爱护英雄?” “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险时,远离那种行为。如户外不玩火、水边不玩耍、公路不打闹、高处不掷物等等。这样,世上就会少一场火灾,少一场溺水,少一场交通事故,少一场空中意外……少一场悲欢离合。”而你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英雄。 英雄,何尝与我们不同?他们也有父母妻儿,也有兄弟姐妹。英雄受伤了,会痛;英雄牺牲了,亲人会伤心欲绝。他们戍守边疆,他们奔赴前线,他们冲锋陷阵,他们流血牺牲,他们把苦和在血泪中咽下……不是为了让我们喊他一句英雄,也不是为了沾染那一丝英雄的荣耀。而是希望守护我们的盛世安康。 如果可以,我不想要你得千人相送,万人铭记;如果可以,我不想要你得勋章一枚;如果可以,我只想你平安归来,喊一声:“爸妈,我回来了!” 防灾减灾救灾从我做起 临淄区闻韶小学 付百玲 同学们: 上午好。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疫情期间,我们虽然无法面对面,但是通过这节班会,相信大家肯定依然会收获满满。本节班会课的主题是“防灾减灾救灾从我做起”。 首先,我们要明确“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的重大意义。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次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多大的伤害和损失吗?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我国设立“防灾减灾日”,就是要提醒每一个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果应急技能不到位,就不能有效防控风险,不能抗住重大风险,就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害,威胁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所以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应急能力,提升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小到自己、大到国家的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常见的灾害有哪些呢?很多同学通过以前的学习或者亲身经历都能了解到,有地震、台风、冰雹、洪水、泥石流等等,而今年我们又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病毒的侵袭。春节之前我们还在沉浸在享受着寒假的快乐中,计划着我们的假期生活。突如其来的病毒却打破了我们所有的憧憬和计划。所以无论何种灾难在来临之前毫无征兆,防不胜防。只有学会应对突发事故的技能,才能应对各种风险和灾难。 再次,灾难来临之时,我们如何做好防护?这就需要我们的真本领了,也是我们这节课最重要的内容。疫情期间,我们国家为了保护国外的留学生们,给他们寄去了“健康包”,老师这节课也给每一位同学准备了“技能防护包”。这个包里装了大家需要的各种防护知识和技能,我们一起打开看看吧? 包里的第一个技能:地震的自救小口诀——不要急,不要慌,12秒钟找地藏;躲在桌下或墙角,防止余震再次伤;护住头部有序撤,远离楼房和山崖;不慎被埋要冷静,保存体力待救援。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校时的防震演习吗?像老师一样做一做防护时的动作吧!地震来临时:钻到课桌下、墙角,用书包或任何坚固物品,保护头部,背部朝外,就地掩护。在地震暂停时,头顶书包或者坚硬物,有秩序疏散。重心放低,快步向前走,不推挤,不喧哗。有秩序的疏散到操场、小广场等空旷的地方。 包里的第二个技能:一定要记牢哦,防止病毒侵袭的小口诀:出门戴口罩、别去凑热闹;回家先洗手,消毒有必要;思念不串门,电话互问好。出门旅游时,人少风景好。同学们除了要讲卫生,更要保证营养均衡,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还要按时作息,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情,要适当的增加体育锻炼,提高个人的抵抗力和抗病能力。 包里的第三个技能:火灾逃生小常识:遇到火灾,临危不乱。 不入险地,不贪财物。毛巾打湿,蒙鼻匍匐。牢记出口,迅速撤离。善用通道,莫入电梯。除此之外,遇到 火灾一定要记得拨打电话119哦! 同学们,“应急技能包”里的应急技能你都学会了吗?防灾减灾救灾,人人有责。只有从我做起,每个人掌握了足够的防护、逃生等应急技能,我们的生命安全才有保障,我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防灾减灾从学会自护开始 临淄齐都花园小学 吴霞
亲爱的孩子们: 你们好。今天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是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在今年这样特殊的时期,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老师想对你们说: 一、心有防护意识 孩子们,还记得刚刚过去的那段日子吗?临淄虽然没有出现新冠病例,但也进入一级防控状态,公交停运、商店停业、家长停工、我们停课。有的小朋友告诉我,她整整20天没出家门。这就是防护意识。正是每个人都有防护意识,自觉防护,我们临淄这座小城平安无恙。前几天的小组视频会上,有小朋友告诉“出门戴口罩,回家要洗手”已经成为她的防护习惯,也是她全家人的防护习惯。 孩子们,还记得疫情前,我们每天早晨上学的情景吗?值班员总要嘱咐大家“请自觉排队,保持间隔。”;还记得我们升旗结束各班带回教室的情景吗?我们的主持人总是提醒大家“请各班有秩序地带回”;还记得我们上操的情景吗?学校总领操员总是要叮嘱大家“请各班有秩序下楼。”这就是防患于未然。 心有防护意识,我们才能有防护思维,“防患于未然”才能成为可能。 二、脑有防护知识 孩子们,还记得我们的安全教育课吗?严禁带火种进山,严禁在山林吸烟、野炊。如果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窗通风。如果自身着火,千万别奔跑,立即脱衣。千万不能到野外湖泊游泳……包罗万象又条目清楚,每周一节,一课一得。 孩子们,还记得我们的报警电话一分钟记忆大赛吗?匪警 110、火警 119、急救中心 120、交通事故 122、公安短信报警 12110、水上求救专用 12395、森林火警 95119、红十字会急救台 999…… 脑有防护知识,我们才可能做出正确防护,自护才能成为可能。 三、身有自护能力 孩子们,还记得我们的防震演练吗?先躲避,后头顶书包奔到空旷地带;还记得我们的防火演练吗?脱下校服,捂住口鼻,奔出教室;还记得我们的防踩踏演练吗?靠右边行走,严禁挤挤推推,有秩序下楼。演练中,我们把学到的防护知识逐渐形成防护能力。 身有基本自护能力,“自护”才不是一句空话。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谁都不希望与“灾难”相遇。但如果有一天真的和它狭路相逢了,不要怕,拿起我们防控知识的武器,调动我们已有的防护能力,勇敢的自护。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也是“基层”中的一份子,我们也是“防线”中的一粒石,学会自护,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我们对防灾减灾的最大贡献。 线上安全教育全方位,线下落实求实效 ——“5.12”我们在行动 临淄区第八中学 李兰芸
全国第十二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我校结合实际情况,贵在预防,重在落实。面对2020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做好精细狠抓落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迅速行动,科学部署 根据区教体局做好安全教育和防灾减灾教育的要求,学校安全办第一时间反馈领导,共同商议制定了学校安全教育和防灾减灾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疫情防控安全教育领导小组、防灾减灾教育、工作小组和监督宣传小组,优化了治理体系,提高了治理能力,坚决筑牢安全和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积极开展线上安全教育和防灾减灾教育,家校共育见实效 四个级部根据学校部署,相继开展了线上安全教育和防灾减灾教育,全体师生和家长参与,家校共育见实效。 初一级部在王爱华主任的统筹安排下,由于丽平老师主讲,利用钉钉直播,召开了初一全体教师家长学生的安全和防灾减灾教育专题会。内容丰富详实,形式灵活多样,贴近学生实际,效果显著。“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宣传栏和消防安全知识竞赛独具特色。 初三级部和初四级部,也依次利用级部钉钉群,组织了安全教育和防灾减灾教育主题班会。初四级部针对毕业临近,把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与防灾减灾教育融为一体;初三结合小中考的空中课堂实际,将网络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结合在了一起。 初二级部在王菊凤主任的带领下,由庄翠花老师钉钉直播了安全教育和防灾减灾教育专题会,重点对防溺水教育设置了安全作业。初二一班张志轩家长,还把安全教育投放到电视上,大屏幕播放,既保护了实力,还全家接受了教育。初二级部将青春期教育、文明交通教育和安全教育有机融合,家校共育成效突出。 把防灾减灾教育各学科渗透,各科老师积极行动 由教务处范美华主任带头,文综组李春玲主任监督,思政课老师针对本级部的学生特点,将所学习的思政课理论知识和疫情防控有机融合,学以致用,立德树人。初三邱谋林老师的《公民的合法权益》立足停课不停学的小岩,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了疫情防控下公民的合法权益。初二李兰芸老师的《法治的脚步》,让学生在探究新冠肺炎中中国的表现,深刻体会到中国力量、中国规模和中国效率,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初一周艳青老师站在班主任的立场上,通过学校和劳动的关系,号召学生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减灾防灾,安全重于泰山,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师生和家长的安全教育,是每一名教师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担当。 曲突徙薪,使“灾”不“再” 临淄区齐陵二中小学部 燕翠翠
《汉书·霍光传》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宾客见到主人家的烟囱直对着柴薪排烟,觉得存有火患,建议主人或将烟囱改一改,或将柴薪移一移。主人听罢不以为然。谁料没多久,果然被其言中,这户人家的柴薪起了火。所幸有人及时发现,一经呼唤,四邻奋力扑救,总算没有酿成大祸。为了表达对邻里的感激之情,主人杀牛置酒款待参与救火的人。酒席的座次以扑救行动中的表现排定,灼烂面目者被安排在上座,其余依次。村里有位老者,环顾宾朋,不见那位提建议的人,问主人:“当初如能听取那位客官建议,或曲突(烟囱)或徙薪,就不会有此灾,也无须劳驾四邻,更不会因欠下人情而杀牛置酒。今天论功宴客,焦头烂额的人成了上宾,当时劝你曲突徙薪的人却不见到席,这于情于理合乎?”主人听罢,深感愧疚。 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在生命为贵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故事桥段出现的还是越少越好。假设这个故事中的那主人是今天千千万万的基层民众,那房子便是人民健康,又会如何?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大疫面前,没有哪个人可以置之度外。危机突如其来,如何从容应对?应急之于社会,安国利民不可或缺;基层之于应急,第一防线,重中之重。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迫在眉睫! 今春,新冠肺炎疫情发于武汉三镇,迅速向全国扩散,十四亿国人立刻进入“战疫模式”。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中,政府强有力的动员与组织,白衣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抗疫最前线……但是,社区却成为决定这场战争最终输赢的关键。当然,经过不懈的努力,如今终于迎来积极的变化,令世人刮目,如今更是成为了唯一的诺亚方舟。教训有之,经验更有之,只有牢牢把握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主动权,才能直面危机、自如应对,使“灾”不“再”。 使“灾”不“再”,来自预防意识。人类诞生至今,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灾害威胁,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未雨绸缪是防灾减灾的基础。防灾减灾素质应该成为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纳入国民教育和企业文化之中。并且,安全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上,必须辅之以经常性演练、程序化动作,外践于行,变成一种习惯。 使“灾”不“再”,来自应急能力。一衣带水的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特殊的环境磨砺出强有力防灾的能力,每一个民众都有丰富的公共安全知识和应急逃生技能。所以,基层应急管理,重心一定要下沉,树立“大健康”理念、提升全社会防病意识,动员社会广泛参与,落实到基层的社会单元,落实到每一位社会成员身上,培养基层群众的防灾自觉,真正发挥我们人口大国的实力。 欲流之远,必先浚其源;欲树之高,必先固其根。防灾减灾,立足基层,曲突徙薪,“灾”必不“再”!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